摘要:髖關節后脫位一般均可手法復位,很少有困難。復位方法以屈髖屈膝位順股骨軸線牽引較為穩妥可靠,Allis法為仰臥位牽引,Stimson法為俯臥位牽引。復位時手法應徐緩,持續使用牽引力,嚴禁暴力或突然轉向,遇有阻力時更不可強行扭轉。

什么是髖關節脫位?

創傷性髖關節脫位發生在當髖關節受到被動外力時,股骨頭脫離原來的髖臼位置。典型的原因是受到直接暴力的沖擊,車禍或者高處墜落是最常見的原因,這種類型的脫位常常伴隨骨折的發生。

髖關節脫位是一種嚴重的急性損傷,必須及時的處理。

如何治療

手法復位

如果沒有其他損傷的發生,醫生可以通過手法把股骨頭恢復到原來的位置,這種治療叫做手法復位。

1.單純性脫位治療

(1)髖關節后脫位一般均可手法復位,很少有困難。復位方法以屈髖屈膝位順股骨軸線牽引較為穩妥可靠,Allis法為仰臥位牽引,Stimson法為俯臥位牽引。復位時手法應徐緩,持續使用牽引力,嚴禁暴力或突然轉向,遇有阻力時更不可強行扭轉。

(2)髖關節前脫位順患肢軸線牽引時,術者自前而后推動股骨頭,使其向髖臼方位移動,內收下肢使之還納。

(3)中心脫位宜用骨牽引復位,牽引4~6周。如晚期發生嚴重的創傷性關節炎,可考慮人工關節置換術或關節融合術。

2.髖關節陳舊性脫位

因髖臼內充滿纖維瘢痕,周圍軟組織攣縮,手法復位不易成功。可根據脫位時間、局部病變和傷員情況,決定處理方法。對關節面破壞嚴重者,可根據患者職業決定做髖關節融合術或人工關節置換術。

在手法復位之后,醫生需要再對病人進行X線檢查,以確認股骨頭回到正確的位置。

七、并發癥

1.骨折

髖關節脫位可合并髖臼骨折或股骨頭骨折,偶有股骨干骨折與髖脫位同時發生。

2.神經損傷

約有10%髖后脫位病人中,坐骨神經可能被向后、上方移位的股骨頭或髖臼骨折塊挫傷,而引起患側坐骨神經麻痹。脫位整復后,約3/4病例麻痹就逐漸恢復,如果髖脫位復位后麻痹沒有改善現象,且懷疑有一個大的或粉碎的髖臼緣骨折片在持續壓迫神經,則需盡早手術探查。

3.股骨頭缺血壞死

因髖關節脫位而不可避免發生的關節囊撕裂及圓韌帶斷裂可能影響股骨頭血運,有10%~20%病例發生缺血壞死,在12個月左右于X線照片上可見到改變,已證實早期復位可縮短股骨頭血液循環受損時間,是預防股骨頭壞死最為有效的方法。臨床表現為腹股溝持續不適感與髖內旋痛,運動受限,若采取措施無效,壞死繼續惡化,最后必然導致嚴重的創傷性關炎。疼痛嚴重者應行關節融合及人工關節置換。

4.創傷性關節炎

此為晚期合并癥,這是缺血性壞死不可避免的結果。也可發生于髖脫位合并關節面骨折者,一般說,脫位整復后2~3年內患者應避免任何負重過多,以推遲或減輕創傷性關節炎發生。

5.再脫位

無論手法復位或手術復位后,均有可能發生再脫位的可能,雖然發生率低,但仍應提高警惕。

快速連結:骨科點點讚

R74ED41585DDFG


從用戶體驗的角度分析嗶哩嗶哩自己健脾祛濕?這3個“網紅穴位”請記住(風、寒、暑、濕)月子里發燒的原因 坐月子發燒了怎麼辦順產產後2小時需要做什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86fm4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